第1160章 投资未来(1 / 2)
大多数人会认为,这世上最利害的是钱,是资本。
其实在人类世界中,最厉害,最重要的,永远是人。
影视行也一样。
为啥后世网络平台时代,大家都说作品不好看。
因为人不行。
人的作用被降低,平台更相信算法,媒体手段,资本包装,而非人的天赋。
因为人无法被彻底量化,数据却可以。
互联网公司当然会选择“路径依赖”,用自己擅长的手段处理这个行业。
可惜,无论砸多少钱包装,推流,都无法造出第二个卓别林,第二个玛丽莲梦露。
华夏做不到,北美也做不到。
所谓造星,首先这个星得有星相才行。
张柏芝就是个小太妹,但脸长成这样,就是可以当明星。
但某些资本家的丑孩子,再怎么扔钱,就是没有星相,纯纯给观众喂屎。
导演行也一样。
张译谋,陈凯鸽,冯晓刚是年纪大了,是落伍了,是大不如前,是没有很多人捧的那么厉害。
但得看和谁比。
就像葛忧在《天下无贼》中所说。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
这天,张远和姑姑一块吃完早餐后,便出门寻找人才去了。
当然不能见面就说,你是人才,为我干活。
这是某些无耻老登的风格。
而且这么说话,只对还未成名的人才有用。
可现在的温子仁,已经拍出了《电锯惊魂》。
23天,从筹备到拍完,120万美金的成本,换回了超过一亿美金的票房。
04年就已经被北美媒体称为“下一个恐怖大师”。
但接下来的遭遇,就有点像拍了《大话西游》的星爷。
因为《电锯惊魂》受到认可后,踌躇满志的他受到了好几家好莱坞大厂的邀约。
连续拍摄了《死寂》,《死刑》这两部成本上千万美金的“大制作”惊悚片。
千万美金在恐怖片行业的确算是大制作。
但结果很惨,扑了,都扑了。
“金童”瞬间成了“弃子”。
好莱坞可比国内都现实。
温子仁一生气,老子还不和你们玩了!
因为他总结自己两部戏失败的原因,都是大厂内部管理混乱,各派系内斗,今天这个人,明天那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
这些想法又会强制加到他的作品中。
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都是这样的。
虽然你是导演,我只是行政,但我级别比你高,所以我就是能指导你拍戏。
就是一帮这种货。
就知道那些导演见到张远只管捞钱,不管拍戏有多感动了。
有煤老板的命,没有煤老板的病,他甚至不往剧组塞小秘,也不要求睡女主角。
赚钱是再正常不过的要求,没人会有意见。
这就叫全靠同行衬托。
张远先找到了哈维。
没办法,在好莱坞行走,论人脉,还是他这个老犹子厉害。
“杰森·布伦是吧。”大胖子抽着张远带来的雪茄,老神在在的说道。
“不过是一个自以为是罗杰·科尔曼的小人物而已。”老犹子满不在乎,看样子挺瞧不上布伦。
罗杰·科尔曼是一位好莱坞神人。
b级片大神,并且他只投资制作小成本b级片,从不搞大片。
他从没拿过奥斯卡之类的大奖,但半数好莱坞大佬都把他当“导师”供着。
因为他投资小成本电影,给了很多曾经的年轻导演机会。
好莱坞黄金四大导演中,卡梅隆,斯科塞斯和科波拉这三个都是从他手底下出来的。
反正一提起这位的名字,奥斯卡颁奖典礼上的那帮人都得坐直些以示尊重。
哈维用这位神人来比喻,讽刺布伦,就知道这位是啥风格了。
只投资小成本恐怖片。
基本只投资10万美金以内的超低成本作品。
也就是《灵动·鬼影实录》卖光盘赚了后,他现在才敢投资部分百万美金成本的作品。
已经是他的全力了。
公司穷的很,干了十多年,却还未发迹。
所以哈维这种甚至能够影响奥斯卡的大佬,自然看不上对方。
不过大胖子想了想。
首先,自己的老哥们斯皮尔伯格帮了布伦一把,才让他的戏能上院线,并且不至于三日游。
顶级大导演的面子还是好使。
外加现在这个精的就像脱毛猴子一般的亚洲小子也提起他……
大胖子想了想,莫非有什么过人之处?
但他对小成本恐怖片没啥大兴趣。
“我可以帮你找到他。”
“但如果你投资他的电影,我要参与发行。”哈维想着,有枣没枣打三杆子,万一这小子眼光好,赚了呢。
毕竟《速度与激情》就火了,彻底复活。
现在哈维想起这事就恨。
捞少了!
“我不是要投资电影,我也不知道他有什么项目。”张远装睁眼瞎。
“只是前几天在影院看他了出品的电影,觉得很有意思。”
“所以想交流一下。”
“交流啊……”哈维顿时失了兴致。
没钱捞找我做什么。
面上虽然笑哈哈,但不耐烦的帮他打了几通电话询问,便找到了对方联系方式。
“如果有进展或者合作意向,我会找你的。”
大胖子兴趣缺缺的挥了挥手,没有现洋捞,他不怎么来劲。
很快与那位布伦老哥约了个饭。
对方听到是一位华夏投资人,还是好莱坞出镜的演员,便欣然应允。
见面后也挺客气,没有多少白人的架子。
不是人品多好,只是因为穷。
为了运作《灵动·鬼影实录》上院线,他跑了几十家发行方都没人理他。
被人拒绝多了,态度就会变好,心态会很稳。
外加抱着见见就见见,万一有什么新机遇的心态。
就套近乎呗。
张远与他吃着喝着,说起自己在国内的一些小成本影片投资。
大大的赞扬了对方对年轻导演和也演员的支持。
并抨击了很多大厂的作为。
认为就是这些大公司破坏了行业的创造力。
因为他们只知道用现成套路去模板化的拍电影。
和这帮虫豸在一起,怎么搞得好好莱坞!
张远言辞激进,却说到了这位的心坎里。
被打压,被瞧不起那么多年,尤其看着各大好莱坞影视公司不断出品重特效,轻内容的大片,这位非常不屑。
好电影,不应该只靠特效来征服观众。
而是要做有创意,不同寻常的作品。
所以这位后来出品了《人类清除计划》,《忌日快乐》,《逃出绝命镇》,新版《隐形人》,《梅根》等不同题材,类型的惊悚片,并大获成功。
其实北美观众也看腻了套路电影。
这叫“三年不飞,一飞冲天”。
老哥坚持做小成本电影,让他在业内有了很好的口碑,自然吸引了大量有想法的年轻导演来投奔。
俩人一见如故的聊了一整晚。
一见如故的前提,是张远配合他。
馋人家公司,不得顺着人家嘛。
主要他这边从《速度与激情》电影,还有自己参与拍摄获得的报酬都是美金。
弄回国比较麻烦,最好的办法就是出去。
与其像王家哥俩和很多国内同行一样在北美买车,买房,买船,不如投资未来。
还能给自己在北美多一个落脚点。
第二天,布伦还邀请他去自己的工作室参观,给他看了很多以往的作品资料。
大部分都是没听说过的小众影片。
相比环球那边个个穿西装打领带,人模狗样。
他的公司就很有“人情味”了。
不光着装随意,公司里的人也都很放松。
“张,你是华夏人对吧?”休息闲聊时,布伦问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