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长公主 第111节(2 / 2)

不过想到她日后还是顺利登基,应当也是有惊无险。

至于公主的感情史,众臣们虽然心里好奇,但八卦这种事情还是不宜当着陛下和公主的面。

片刻的寂静后,嬴政想起了今日廷议新来报道的萧何。

“萧何,朕听闻那刘季先前随你一同入了咸阳。”

……还是来了。

萧何连忙起身,恭敬地答道,“陛下,刘季已为公主门客,受公主差遣。”

嬴政:“熙和,可有此事?”

“父皇,确有此事。”熙和起身回复,“刘季此人聪慧,行事圆滑。入府不过短短几日就将我吩咐的事处理妥帖。”

嬴政冷笑,“如此能人,朕观他确有诸侯之相。”

萧何惊出了一身冷汗,试图为自己的好友辨解,“陛下,天幕里的刘邦实乃诸多原由造就。如今大秦强盛,陛下仁德,刘季便也只会是刘季。”

哼,若他敢更名为刘邦,借着天幕招揽信众,那朕也容不下他。

“朕今日乏了,熙和,你明日入朝时,将此人一并带来。”嬴政说道。

虽然现今与天幕里发展截然不同,但他却也不敢小瞧这些在乱世中崛起的诸侯。尤其是这位能从西楚霸王手里多次逃生的人物。

熙和:“谨遵父皇之令。”

嬴政与心腹重臣们又一一嘱托了几句,视线偶尔扫过李斯,也给他安排了点任务。

李斯喜出望外,诚惶诚恐地跪下领命。

公主府。

眼见这天幕消失,刘季总算松了口气。

此前他还一度希望天幕多说些萧何的事情,没想到自己居然取代萧何,一跃成了名人,这可真是让他又喜又惊。

福祸相依,希望萧何从宫内回来,能给他带来好消息……

“你在写什么?”刘季回神时,发现散石在案上飞快地书写。他凑了过去,在纸上看到了自己的名字。

#速看!天幕中最先入关的汉王刘邦如今已拜入长公主门下,他直言大秦存续无忧,公主才是天命所归!#

“……”

这标题起得怎么跟天幕里小辈们的那么像?

刘季眼神费解,试图打个商量,“散石兄弟,你写我名字也就罢了,为何还写错,让天下以为我当了诸侯王。这可是虚假宣传,黔首们到时候要有意见的。”

封王之事可是始皇帝的大忌,你还写个“汉王”出来。若传入咸阳宫内,岂不是给他徒增麻烦?

“这报纸是你写还是我写?你比我要清楚黔首们爱看什么?”

散石不愿停笔,“再说了,天幕里喊的就是刘邦,用这个名字才能第一时间吸引顾客。众人只知汉王刘邦,哪管你刘季是谁?”

刘季被堵了一嗓子,也不带放弃,他笑眯眯地说道,“散石兄弟,话不是这么说的。无论是汉王刘邦还是黔首刘季,这种故事可吸引不了多少黔首。我此前入咸阳,在城门发现公主与谋圣等人的信物卖得很快,可见黔首对公主的爱戴。依我看,你应该将天幕的预播标题也写上,大胆推测公主,兵仙与谋圣的事迹。”

刘季此人是个聪明人,只还不过嘛……你以为这个点子他没有想过?

散石冷着声:“公主有令,报纸涉及民生,不可谣传未经证实之事。”

何况还是关于公主本人的八卦,他敢写,报纸敢登吗?公主非撕了他的文章不可。

刘季废了嘴皮子,尝试了多种方法都没能劝住散石将他的名字从文章上移出去。

罢了,乃公不与这个年轻人一般见识。

等报纸卖出去,各地黔首便知道他在咸阳。始皇帝就算想杀他,也得先思量一下民意。

熙和回府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询问刘季的行踪。

散石刚将文章写完不久,“下期报纸的宣传栏还差几个空缺,他跑出去拉客户了。公主可是有要事需召他回来?”

……倒也是心大,拿准了父皇不会将他如何?

“不必。等他回来你代我转告他,让他明日晨起随我一同入宫。”熙和说道。

又嘱咐几件事情,她便行至后院。

墨家巨子见她到来,主动上前行礼,“公主,曲辕犁已成!我已命人拿去附近的田间试用,不到一个时辰就耕完了一亩地!”

一个身强体壮的青年人用锄头翻一亩地,最快都要三四日。若不到一个时辰便能将以往几日的工活做完,这般省时省力,民众便能更易开垦荒地,种植更多的粮食。此农具若推广至民间,实乃百姓之大幸!

“公主,事不宜迟,我们应该尽早向陛下上书!”巨子脸上掩饰不住激动之色。

熙和也为此高兴,“当初命你打造它,便是为此。曲辕犁造了几何?”

“从公主给予图纸,我们便昼夜不休地制作,如今已有一柄精细曲辕犁,以及六柄普通曲辕犁。”

本来只打造了两把,不过在发现此农具功效甚佳,墨家上下夜以继日,抓紧又多造了几柄。

熙和继续问:“造一柄曲辕犁要多久?”

“普通样式的曲辕犁工期需要四日,精细的曲辕犁则需要十日不等,等弟子们熟练些,约莫能快些。”巨子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