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节(1 / 2)

('<!--<center>AD4</center>-->字,是上个数字的一倍还有余,“这是十年前辽国的战马总数,所以你们猜猜这差额数目的战马都去哪里了?”

文武百官若有所思,辽国的骑兵十分彪悍,因为他们本身就是游牧民族,再加上辽人在牧马上很有独到之处,这是他们能屡屡侵犯中原还能全身而退的最主要原因。中原并非没有能将和敢于拼搏的战士,只是中原在战马上先天条件就跟不上,以及给数十年前被后晋的开国皇帝石敬瑭割让给当时契丹的幽云十六州,使得辽国疆域扩展到长城沿线,也使得中原失去了战略意义重大的天然防线,不得不将对辽国的策略从以前的主动进攻转为被动防御。

而现在辽国的战马竟然在短短十年内减少了五成,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天灾?人祸?可他们都没有听说过啊?

就当文武百官苦苦思索时,官家拉长调子“哦”了一声:“朕只是加强下语气,没有要让你们真猜的意思。”

文武百官:“……”

“以及朕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们,它们绝大部分都被朕用奶糖换来了。是的,奶糖。”官家很形象的展示了下奶糖,他从荷包里抓出来一颗,左晃晃右晃晃,让文武百官看个清楚,然后官家就把那颗奶糖剥了糖纸塞嘴里了。

文武百官:“……??”官家您认真的吗?哦,倒不是说官家在开朝会时公然吃糖,而是用奶糖将辽国十之有五的战马换了回来!这玩笑一点都不好笑!辽人难道是智障吗?

在文武百官又在心里呐喊脸的空档里,官家吃完糖了,似恍然大悟的说:“朕说错了。”

文武百官大部分都是这么想的:果然有问题吧!

他们还是没有被调教好啊,因为官家总是那么逻辑死,还爱用他的神逻辑调戏一切可调戏之人,果然:“朕的奶糖不仅换了辽人的战马,还换来了他们的黄金,宝石,烈酒,牛,羊,……还有什么呢,哦,制作奶糖用的牛奶是从他们那边收购的。咦,这么一想还真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啊。”

文武百官变成浆糊的脑袋终于开始运转了,官家这么一说他们就觉得他们抓到点什么了。回想下官家是从什么时候爱喝牛奶的,好像就是他成为太子的那一年。官家从小就长得那叫一个冰雪可爱,甭管大臣们怎么想,家里夫人们纷纷倒戈了,所以官家从小就那么引领着汴梁城,甚至等成为官家后就引领着全国的ch_ao流。官家喝牛奶,汴梁城也跟着喝,后来就扩展到全国上下,为此还衍生出各式各样的副产品,比如说奶糖,再比如糕点店研究如何用牛奶做出更美味的糕点,酒楼研究如何把牛奶运用到菜系里去,茶楼都研究出奶茶了等等,不要小觑劳动人民的智慧!

供求关系也带动了商人们活泛的头脑,他们看准了商机,一时间就导致了辽人的牛奶价格飞涨,还供不应求。如此一来,辽人更多的就会养奶牛,而不是马,等反过来了,商人再把中原开发出的新型奶制品卖回到辽国去。自然,原料(牛奶)的价格是怎么也比不上成品的,所以一来一往的就换取了源源不断的黄金,宝石,等到后来以物换物里的物就换成了战马。

辽人大概是这么想的,反正他们辽国战马无数,卖一匹给宋朝又怎么样啊!另外,辽人的虚荣心也随着澶渊之盟而大涨,他们不可避免就变得自大。

有一个辽人这么想,那么就有第二个,如此一来积少成多不说,辽人已然被麻痹了,察觉不出其中的不对劲。

其实还并不止这种牛奶(辽国)→中原→奶制品(辽国)的循环模式,类似的还有羊毛,中原商人从辽国大肆收购羊毛,再回到中原进行加工,加工成精美的装饰品,再高价卖回给辽国贵族。如此过上十年,辽国战马数量就陡降了一半不说,贵族们的黄金宝石们进了中原商人的腰包,另外还给中原开创了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衍生行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工作岗位,极大的带动了经济交流与发展。

当然,最大的赢家是官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