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节(1 / 2)

('<!--<center>AD4</center>-->没法顿顿有荤腥。这些鸡汤里,还放了好多在西京花钱都买不来的珍贵菌菇,也就是在顺阳,才能吃到,可香可鲜了。

阮白撇撇嘴。反正他是受不了天天吃鸡的,换着花样做都不行,看着小厮裤腿袖子短了一截,想了想发现几个年纪小的丫头小厮的衣服似乎都短了一截,都是十几岁的孩子,都长个儿呢。嗯,他养得很好!

“衣服不合身了就去找管家,不必等到每个季度发新衣。”阮白交代。早在来顺阳之前,他就在西京订了丫头小厮的大中小号的四季衣服,绝对没有量身定制的贴身精致,但是在顺阳,大家因陋就简,想要跟在王府一样考究,也得等过了冬天。

小厮开心地笑咧了嘴:“谢谢二少爷!”

阮白摆了摆手:“行了,去吧。”

有了专业人才的加盟,阮白算是彻底丢开了那一摊子,转身正式作为大周邮电总局荣誉局长上岗,并且行驶起天下行走的权利,开始今天这儿走走,明天那儿走走。

天气冷的不怕,狐狸皮的大氅、羊皮的袄子、车上还铺着整张厚实的熊皮,一出门就被裹成圆球。

这一年来,顺阳着实铺了不少路,原本有的路面还被平整拓宽了。若是出门早,还能看到不少人在跑圈。

大冬天的,附近各个村子的村民,不管男女老少,有些身体好的穿得单薄一些,年纪小身体弱的就穿得多一些,跑不动的就快走,总之各有各的活动方式。

集体活动好处多多,能够培养团队精神、促进交流,还能够促进未婚男女看对眼的概率。

阮白出门一趟,就能收到好几张帖子,都是订了过年的时候成亲的新人。

之所以不马上现在就办喜事,多半还是在加紧准备东西。农村人结婚,讲究绝对比不上城里人,但是该有的都得有,一点都不能马虎。

有成亲准备的,房子早就已经准备好了。剩下的家具得让村里的木匠赶工,女子们除了每天早晚能够出门“放风”,剩下的时间都在家里抓紧锈嫁妆。婚礼当天的准备更是不少,酒席是重中之重。

这年头买菜可不比现代,出门随时都有,不想出门还能网购。

顺阳的邮购虽然是全大周最早开始运营的,但是碍于产地和人口的客观因素,物产种类并不丰富。几家婚宴,全都直接找上了顺阳辅军经营的养z_hi场,预定猪羊。鸡鸭自家有,蔬菜有韭菜豆芽豆腐酸菜。

阮大人家里大棚里种的蔬菜倒是青青翠翠的,可是那价格真不是他们才刚有了一点钱就能买得起的。

等到了这些人家成亲的前天,阮白倒是派了人,给每家送上一车新鲜蔬菜当红包。一车蔬菜,在阮白来说当然不算什么;但是对于这些办喜事的人家,却足够体面。

他当然没空去家家喝酒。至于给红包?别说他给的人家都不会接受,这些人家还真很不得给阮白包红包。要是没有阮白,他们哪能过上现在的好日子?

伴随着年节的临近,阮白也彻底猫起了冬,每天不是在厨房琢磨吃的,就是围着老四转悠——那肚子大的,让阮白有些心惊。

“别补过头了吧?一会儿狗崽太大,难产了怎么办?不行,得让兽医守着。”阮白看着老四喃喃自语,被老四一爪子摁到垫子上,t-ian了几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