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194.什么踏马叫惊喜(2 / 2)

“这哪是逼你啊,这是请大家做个见证。”他把责任轻巧地推给虚无的“大家”。

“你得让我看清楚,你吃了几碗粉。”图穷匕见,叶柯以最温和的语调说著最恶毒的话。

叶柯的表演精准无比,每一句台词都像一根毒刺,慢慢扎进六子的心理防线。

在场的工作人员都屏息凝神,被那股无形的压力所笼罩,感到一股寒意。

而张默显然也被他完全带入了戏中,从最初的辩解到激动,再到最后的绝望愤怒,情绪一层层顶了上去。

当六子最终被逼得情绪崩溃,真的做出极端举动时叶柯脸上那瞬间的错和慌乱,仿佛事情好像玩脱了,超出了他的预料,以及隨后强装出来的镇定和试图撇清关係的虚偽。

可以说叶柯现在的情绪,那是转换极其自然、精准、层次分明。

“咔!”

姜纹从监视器后猛地站起来,脸上洋溢著满意的笑容,大声喊道:“好!太好了!完美!叶柯,你这胡万绝了!坏的这么有层次,有理有据有包袱,让人恨得牙痒痒又想特么的给你鼓掌!

张默,你也不错!情绪给得足!这条过了!”

听到导演的发话,周围顿时响起一片鬆气声和忍不住的低声鼓掌。

连在一旁休息的葛忧和周閆发也看著回放监视器,忍不住点头表示讚赏。

葛忧对旁边的周闰发低声道:“瞧瞧,这戏接的,多瓷实。年轻一辈里,真是这个了。”

说著悄悄又竖了下大拇指。

如同姜纹一直看好叶柯那样,葛忧当初与他一起拍那部《卡拉》时,也是一直很看好叶柯。

接下来的几天,叶柯完全沉浸在了“胡万”这个角色里。

他不仅演出了胡万作为反派爪牙的“坏”,更深入挖掘並演出了一种底层小人物在强权庇护下的扭曲、可悲以及那点可怜的生存智慧。

与葛忧、周闰发、尤其是姜纹的几场对手戏,更是火四溅,精彩纷呈。

尤其是那场经典的“你给我翻译翻译,什么他妈的叫惊喜!”的戏份。

叶柯將胡万一开始的器张跋扈、和被姜纹饰演的张麻子,用强大气场和逻辑按在地上摩擦后的色厉內荏、以及最后希望破灭时的绝望与癲狂可以说是演绎得层次分明,张力十足,叶柯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表情都充满了戏。

拍完那条,姜纹看著监视器回放,忍不住私下对葛忧感嘆:“麻的,让叶柯来,真是请对了!

这哪是来客串的?这简直是给咱这戏镶了颗金牙啊!太出彩了!”

叶柯虽然戏份集中拍摄,强度很大,但似乎他却乐在其中,甚至有些享受。

这种暂时拋开了导演的身份,以纯粹的演员身份,进入另一个虚构世界、与国內最顶尖的演技派高手们过招的感觉。

好似让叶柯重新体验到了表演最原始、最直接的快乐和挑战。

在《让子弹飞》剧组的这些天,叶柯的日常紧凑而充实。

姜纹似乎打定主意要让他这位“特邀嘉宾”宾至如归,充分感受剧组的热情。

姜纹那是完全不拿叶柯当外人。

不仅给他搬了个小马扎放在监视器旁边,让他看自己如何调度全场,有时拍完一条,姜纹还会直接回头问:“叶老弟,你觉得这条怎么样?胡万刚才那个反应够不够欠揍?镜头这么给劲儿足不足?”

而叶柯则是认真思考,然后给出自己的看法:“我觉得刚才机位要是再低一点,略带点仰角。

那样或许更能突出胡万仰视黄四郎权威,同时又想俯视拿捏六子的小人得志的微妙心態。”

姜纹摸著下巴的胡茬,眼晴一亮:“有道理!说得在点子上!摄影,过来,咱们再保一条,按叶柯说的,机位降一点!”

这种导演之间的专业交流,让周围的工作人员都暗自咋舌,同时也受益匪浅。

葛忧有时会慢悠悠地溜达过来,並打趣道:“喷,看见没,俩导演搁这儿现场教学上了,让我们这纯演员压力很大啊,这戏都快不会演了。”

叶柯赶紧笑著谦虚道:“葛老师,可別寒我了,我这就是班门弄斧,跟著偷师学艺呢。

在你们几位面前,我就是个小学生。”

和周閆发的对戏比想像中更有趣。

周閆发的普通话不算流利,有些复杂的台词需要叶柯稍微放慢语速或者配合眼神手势来帮助对方理解。

两人经常在开拍前,用一种“中英粤三语混杂”再加肢体语言的方式对著词,连比划带猜,过程笑料百出,经常惹得旁边的人哈哈大笑。

但神奇的是,一到镜头面前,两人立刻眼神交锋,电光火石,那种戏剧张力十足,默契程度仿佛已经合作过很多次。

剧组的伙食不错,但姜纹显然更热衷於晚上的聚餐。

几乎隔三差五,他就以“庆祝今天拍摄顺利”、“欢迎叶导”、“探討艺术”等各种理由,拉上主创团队去镇上觅食。

所以饭桌上,烟雾繚绕,人声鼎沸,成了最好的交流场所。

而几人中,姜纹是当之无愧的席长,天南海北,歷史,哲学艺术,无所不谈,经常说著说著就激动地站起来比划,激情澎湃,充满了一种强大的自信和创造力。

葛忧则稳坐中军帐,时不时冷不丁冒出一句神吐槽或冷幽默,四两拨千斤,就能让全场喷饭不已。

周闰发努力跟上大家的节奏,时不时蹦出几个烫嘴的普通话词汇或生动比喻,逗得大家前仰后合。

对此,叶柯虽在其中,但更多是保持一个看客的做法,听著姜纹的宏论,感受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澎湃的创作激情。

对葛忧的梗,体会其深藏不露的幽默和人生智慧。

偶尔叶柯也会和周闰发聊聊港岛那边电影工业与內地拍摄模式的不同。

这些饭桌上的閒谈,远比任何正式採访都更能让他深入了解这些人的真实性情、思维方式和对电影的理解儘管白天拍摄强度很大,叶柯晚上回到酒店后,依然会雷打不动地抽出至少一两个小时处理《寄生虫》的事务。

笔记本电脑打开,视频会议、邮件审批、剧本修改意见、美术概念图审核——

几乎所有各项的工作,都在有条不素。

只是有时叶柯看到关键处,房门会被“砰砰”敲响。

姜纹拎著一瓶当地好酒,或者一些特色夜宵闯进来:“叶老弟,没打扰你搞创作吧?

来来,喝两口,聊聊白天那场戏,我觉得胡万最后那个眼神还可以再———”

然后两人就可能就著一场戏的表演细节、人物动机甚至镜头语言討论到深夜。

姜纹的天马行空和强烈个人风格,常常能给叶柯带来不同於自己那种思维的启发,隨后碰撞出新的火。

转眼间,叶柯在《让子弹飞》剧组的所有戏份即將杀青。

最后一场戏拍完,姜纹带头鼓起掌来,全场工作人员也纷纷向叶柯表示感谢和祝贺。

“叶老弟,谢了!这回真是帮了大忙!”

姜纹拿著两瓶水走过来,递给他一瓶,以“水”代酒,真心实意地说道,“你这胡万的角色,绝对给这电影增光添彩!”

“太客气了,是我来学习到了,受益匪浅。”叶柯笑著与他碰了碰水瓶。

一旁的葛忧也笑著说道:“叶柯啊,跟你这小子演戏挺过癮,节奏都在点上。以后有啥合適的本子,记得想著点我。”

周润发也过来用港普说:“叶生,好高兴同你合作,期待下次再一起拍戏啊!”

环视现场一圈,叶柯笑道:“谢谢大家了,希望后面有机会能再次与大家合作。”

同时叶柯让旁边等候的小周,拿出早已准备的小礼物。

除了姜纹、葛优、周润发等几位主要演员外,还有导演组核心成员也准备了精心挑选的小礼物叶柯並再次真诚地向整个剧组表示感谢:“这次来,说是客串,但其实是我赚大了。

跟各位老师学到了太多东西,不仅是表演,还有对电影的理解,受益匪浅,非常感谢大家!”

其实这也是叶柯在拍电影后,为数不多的客串,不论咖位与片酬,纯粹就是出於人情应酬。

不然现在真的很少有人能请到叶柯,更別说是客串。

不过,叶柯现在还得赶回去,进行新电影选角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