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天仙姨,就蛮烧的(求追读)(1 / 2)

珠影厂,会议室。

方冬升正悠閒的喝茶,旁边依次坐著珠影厂副厂长李盟、江栋樑。

再往后是厂里一些部门的主任,比如生產技术部、文学部、电视部等……

此时大傢伙脸上带著笑意,目光在全场年龄最小的方冬升身上打量。

二十万拍一部长篇电影,不对,他个人又出资十万块钱,相当於跟电影厂联合製作。

小小年纪就有如此魄力……

听说他还有一部短片拿了威尼斯大奖。

他才多大?这份成绩,前途无量啊!

而且吧……模样也非常周正。

台下坐著的,稍微年轻的女人都在想怎么勾搭他。

一些年纪大的,也在想办法勾搭方冬升……咳咳,给他介绍对象。

哎,咳嗽什么?

年纪大的怎么就不能搞他了?

搞年龄歧视?

搞性別歧视?

嗯,怎么混进来个成都人?

眼下,他又拍了这部入围东京电影节的长片,这可是国际a级电影节。

比一些不知名的国际乡村电影节牛逼多了!

自从珠影厂大规模倒向主旋律电影製作之后。

虽然国內的大小奖拿到手软,但其在国际上的声量却越来越小。

很简单,90年代的主旋律电影以“宣传教育”为核心功能,强调对主流意识形態的传达。

敘事上大部分都採用宏大敘事、英雄主义塑造和明確的价值导向。

人物塑造偏向“高大全”,艺术表达上更注重政治正確性,而非个体化情感或艺术创新。

而国际a类电影节(如坎城、柏林)的评审团多以西方视角为主。

更倾向於选择能满足其“东方他者”想像的作品。

即展现华夏歷史苦难、文化奇观或社会矛盾的题材,比如:

《红高粱》中的乡土野性、《菊豆》中的宗族压迫。

而主旋律电影中对现代华夏的正面敘事、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呈现,与西方主流媒体塑造的“华夏形象”存在偏差。

容易被视为“意识形態输出”,所以被排除在核心单元之外。

“咳咳,这次的会议一来呢是应大家的强烈要求,想看看咱们厂和方冬升导演合作的电影。

呵呵,之前看片会的时候,我们班子成员已经看过了,非常优秀。

大家的心情呢我也能理解,毕竟是好事儿嘛。

这次呢就先组织咱们中层干部观赏电影,也是给即將出征东京电影节的小方导演加油鼓劲。

等他们从东京回来,咱们再请全体职工一起看,呵呵,我也不多说废话了,先看电影。”

李盟拿著话筒笑呵呵的说著,此时的他心里就像是喝了蜜一样。

方冬升是他一手挖掘,並且当初在分配资金拍摄时,他还在会上据理力爭。

如今方冬升的《爱·回家》入围东京电影节。

而另一部分润走大部分资金的主旋律《坚守》至今还没有杀青的消息。

前段时间听说拍摄资金又不够了……

看到旁边江栋樑略微不自在的脸色,李盟心情大好。

虽说他现在不敢有跟江栋樑爭厂长的想法,但以后呢?

万一呢?

大傢伙都在看电影的时候,只有天仙姨周文琼在盯著方冬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