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节(2 / 2)

广阳都前有城门以南而立,后有琊山以北而居,东西城墙与外相隔,这一道道屏障如同闻府高大的院墙,将公子困在里头。

次日,闻仕珍听说闻雪朝将那婢女放跑了,便派人将广阳都搜了个底

', '')('<!--<center>AD4</center>-->朝天,却没有找到婢女和她那相好的下落。

往后两日,闻雪朝仍被那魂寤香折磨得神智不清。听府中下人说,少爷将那婢女放跑后,独自坐在院内黯然神伤,说什么爱她就要成全她,放归于天地胜过囚禁在这方寸之地。

至第三日过了药效,闻雪朝便恢复如常,再也不记得前日之事了。闻仕珍见儿子一问三不知,也只能暂时将此事压下,不再继续追究。

坊间皆传闻府公子中意的女子趁夜里和老相好跑了,闻少爷不吃不喝把自己关在府中,发了几日癔症才恢复如常。

世人嗟叹,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闻少爷如此深情,怎叫人不可悲可叹。

五殿下守孝月余,刚出宫不久,便听到大街小巷人人都在感慨,闻公子受了情伤。

第13章忆帝京【十二】

五殿下守孝月余,刚出宫不久,便听到大街小巷人人都在感慨,闻公子受了情伤。

闻公子失魂落魄,闻公子得了癔症,闻公子求死不能,赵凤辞一路走过东坊,街坊口中的闻雪朝已自刎未果十余回了。

赵凤辞身着常服,行色匆匆地穿过大街小巷。阿申紧紧跟着主子的步伐,险些没能跟上。若不是日日为昭仪守夜膝盖有损,恐怕主子早已运起轻功飞上屋宇,避开街上那些说长道短的人群了。

寻常皇子除非成年封府,否则都是养在深宫之中,极少获准出宫,赵凤辞却有些不同。他身负泾阳氏绝伦武学,又无母妃严加看管,避开羽林卫耳目溜出宫对他而言并不算难。

今日从悦妃处得知了消息,他便私下带着阿申出宫,前往城东去寻人。

赵凤辞早已听说悦妃之父是祖父当年的副将,却未料到悦妃在还是贵人时便已是母妃的人了。母妃将幼弟交予悦妃抚养,说明对此人极为信任,且悦妃在母妃薨逝后,便对自己和幼弟百般照顾。赵凤辞对这个女人印象不坏。

今日是赵凤辞为泾阳昭仪守孝满一月的日子,悦妃早早便候在了仁明宫门口,为他备了鲜鱼汤补身子。他接过鱼汤正Y_u道谢,发现盏底藏着一张折起的字帖。

悦妃升位后,身边便多了许多皇上派来伺候的下人。想必悦妃有要事要告知自己,却碍于隔墙有耳,只能想到此法。

赵凤辞接过汤盏,悄无声息地将字帖藏进了袖子里。悦妃温煦地笑了笑,便上轿施施然地离开了。

他回到自己寝殿,趁四下无人时将字帖展开,只见上用小楷写着一行小字:“遍行君臣药,先从冻馁均,吾儿切记。”这分明是母妃的笔迹。

遍行君臣药,先从冻馁均,此诗可来头不小。赵凤辞想起这是在镇北府时先生所授苏东坡《医人》中的一句。先生说,上医医国,其次医人。医国之道便是“冻馁均”,即世人贫富不能过于悬殊。若是百姓冻馁均,从今往后贫病之人便少了。

母妃为何以此诗告诫自己?赵凤辞心有不解。他低下头细细端详字帖,才发现字帖背后还有一行字。

这行字倒是十分简单:“彦若运针如运斤。”

彦若运针如运斤,母妃这是在说百年前的眼医彦若施针之方精妙。赵凤辞跪在母妃的棺椁前陷入沉思,前句言医国,后句讲医人,Y_u医人,需先医国,Y_u医国,需……他明白母妃所言何意了。

兴许是为了保密,这两句诗描述的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