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我要工业革命死!(1 / 2)

第105章我要工业革命死!

方孔炤继续对朱由校稟告:“皇上,臣等在煤铁局文化处的帮助下,组建了工协和工联。

工协和工联开展活动,工人们十分踊跃,

他们说,有了工协和工联,他们就觉得有了娘家人。

有了工协和工联的理事会,厂矿工人们都有了领头羊,不再是一盘散沙。上面有什么话,什么宣教,都通过理事会把大家召集起来。

效果完全不同,工人们都愿意听,也都听得进去。

再加上有了工人公议会,工人们觉得有了说理撑腰的地方,有什么委屈和不满,都去找理事和公议会议郎们说。

自此,工人们开始真正地把厂矿当成自己的家...

在工协的组织下,工人师傅们利用休息时间,打扫厂矿各处,开展清洁卫生运动。厂矿里面搞完,还自发地去帮忙修筑厂矿外面的道路,植树修桥..:

有了这些基础,文化处的同僚帮臣等宣教,同时臣也为民兵们申请了诸多福利和津贴,吸引工人们参加。

齐心协力,很快就完成了民兵组建工作。

到如今,滦州煤铁局共两个煤矿、一个铁矿、一个钢铁厂、一个机器厂、一个军械厂和一个转运厂,以此组建了七个民兵团,都是以厂名命名,下分营、连、排和班,与边军略有区別。

请了新军营、四卫营的军官做教官,选训练优秀者为军官和士官,搭建了滦州煤铁民兵师的整个骨架。”

朱由校饶有兴趣地问:“主要训练什么?”

“队列训练,臣也跟著训练了一个月,確实很累人。扛著木头製成的火,站定、稍息、前后左右转,向前走..

有时候一站就是半个时辰。

一个月队列训练完成后就是火器训练。

用的全是滦州军械厂出產的中型火绳枪,也是边军他们说的鲁密。

列队,开火,有时候还要跟蓟州边军一起操演。”

朱由校好奇地问:“如何操演?”

“蓟州边军习的都是戚少保的军法,分刀牌手、长矛手,以及配置的骑兵。

我们在新军营和四卫营的指挥下,边军和民兵团混编。边军组成方阵,徐徐推进。民兵团以连为单位,在方阵四周结队开火,提供火力掩护。

京营萧总督来过一次,戚提督和麻提督来过两回。还分別调来了四卫营、新军营、神机营、神枢营各一部,跟我们民兵师混编操演,对我们煤铁局民兵师大加讚赏。”

萧如薰、戚昌国和麻承训来过,这事朱由校知道。

萧如薰是京营总督,戚昌国是神机营提督,麻承训是神枢营提督,管著整编后的京营新三大营,去哪里必须票告制置司。

何况还要调兵,没有军机处传达下来的御批,三人一个兵都调不去滦州。

朱由校开口讚许:“方同知做得很好。民兵师训练非常重要,不仅是预备役动员机制的试点,

更重要的是滦州煤铁局的重要性。

朕在山海卫城时,东江行司制置使毛文龙再三向朕进諫,叫提醒东虏在关寧锦面前无计可施时,可能会勾连喀尔喀、喀喇沁蒙古人,绕到滦河,从喜峰口一带破墙寇边。”

听到这里,孙元化、熊明遇和方孔三人脸色凝重。

“皇上,东虏真要是从喜峰口破关,那危害不可小视啊。”

“皇上,东虏一旦在喜峰口破关,他们西可威胁京师,南可抄掠滦州,东可破关寧后路,都是我们的要害处。”

“皇上,东虏多是骑兵,游走迅疾。京东一带又广空旷,有足够的迴旋和包抄余地。我们就算聚集十万兵马,防得东,防不了西。总会被东虏窥得空隙。”

朱由校郑重地点点头,“三位说得非常有道理。朕与孙师傅商议过,擬定新的战略。

喜峰口为什么容易突破?因为那里是宽河与滦河、柳河匯集,然后流入滦州的山口。

滦河在险要的燕山山峦中间,开出一道足够宽的口子,便於大队人马涌入。

主动防御不是办法,朕在平辽局下组建了辽西行司,准备在宽河所、会州卫(插汉河套)旧址,修建宽河、会州两城。

既为喜峰口屏障,又可以扼制喀喇沁蒙古部落。”

朱由校转头看了一眼,护卫把其他隨从人员拦出一段距离,自己身边只有孙元化三人,便继续开口。

“喀喇沁蒙古大大小小部落有三十六家,大明必须掌握一部分,要是全被东虏拉拢了去,我们永无寧日。”

“皇上圣明。”

朱由校摆了摆手,继续说:“这些应对之策可能有疏忽之处。万一到了危急时刻,东虏破墙寇边,滦州要有自保能力,至少不能让东虏抢走这里的钢铁枪炮。”

孙元化三人对视一眼,恭声答道:“皇上,臣等明白圣意,定会竭尽全力,把滦州厂矿打造成堡垒。”

朱由校笑了笑,“三位爱卿办事,朕是放心的。

平辽局对辽东冬季攻势的通报,三位收到了吗?”

“回皇上的话,收到了。皇上圣明!”

“大获全胜,斩获无数,真是鼓舞人心。”

“东虏囂焰顿消,天佑大明!”

朱由校感受到三人喜悦之情。

万历四十七年萨尔滸之战,大明在辽东收穫的是接二连三的败仗。现在终於有了一份大胜的捷报,如何不让人激动万分。

朱由校双手微微往下压了压,“此捷报,目前只是制置司內部通报。正式詔书要等朕回京后发布,三位心里有数即可。”

“遵旨。”

“平辽局势逆转,天平开始向我们倾斜。只要我们继续臥薪尝胆,精诚团结,优势会一点点扳回来。

我们扬鞭东征,克復辽土,一雪奇耻的日子肯定不远。”

“臣等愿弹精竭力,为平辽大业鞠躬尽!”

“好了,我们继续巡视参观。”

下一站没有去高炉车间,而是转去了非常神秘的炼钢车间。

那里属於煤铁局重点防范单位,在那里上班的工人不仅被煤铁局保卫处审查,还要接受锦衣卫安保局的审查。

閒杂人等严禁出入,胆敢越线,弓弩刀枪伺候,先杀了再问罪。

因此能进去的除了朱由校和孙元化三人,只有刘若愚、郭明振等不到十人的心腹亲信,大部分人都拦在离炼钢车间五十米远的柵栏外面。

“皇上,这就是根据你给的炼钢秘法,几经试验,最后成功的炼钢炉,这个车间总共三个。”

炼钢秘法其实很简单,就是托马斯炼钢法。

诀窍是能够转动的炉子炉衬必须是碱性材料。比如这三个炼钢炉炉衬是用白云石製成,

再从底部吹空气进去,达到脱磷脱硫和氧化铁水里的碳成分,进而得到这个时代非常先进的钢材。

朱由校和孙元化三人站在一边,车间主任走上前来,双手奉上墨镜。

“玻璃墨镜?”

“是的皇上,这玻璃是钢铁厂的產品,由附属的玻璃厂生產。用了搅拌工艺以及添加秘制料后,生產出来的坡璃晶莹剔透,没有一点细微的水泡。

用来做眼镜和皇上要的望远镜,以及玻璃镜子都不成问题。后来又在玻璃融化时加入另外的秘制料,就可以製成墨镜。

炼钢冶铁,保护眼睛墨镜真的不可缺少。”

带上眼镜后,远远地看到铁水从隔壁的冶铁车间吊过来,倒进炉子。

炉子转动,鼓风机呼呼地吹,不到一刻钟铁水沸腾,钢四溅,让人惊心动魄又无比激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