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毛文龙只求一个保证(2 / 2)
朝廷现在改变战略,养兵不养民,还要清点兵额,按实发粮。
这就是最大的矛盾。
大家心知肚明,但是都不好说出口。
孙承宗沉吟了半刻钟,对王化贞说:“元起,你去把人叫来,我们当面问问,他到底有什么苦衷?”
“是,督师。”
马世龙、袁崇焕等人面面相。
叫谁啊?
难道是当事人毛文龙?
他来了山海关,什么时候到的?
过了半刻钟,王化贞带著一男子走了进来。
男子身形高大,脸黑牙白,额耸面丰,穿著一身袍,上前行礼。
“卑职平辽总兵官,署左军都督府左都督毛文龙,拜见孙督师。”
孙承宗態度和蔼,上前扶起毛文龙,“振南欣然赴约,渡海而来,本督甚感欣慰。
本督遣元起请振南过来,就是当面商谈,畅所欲言,消除各自的误会,好同心协力,平辽灭虏。”
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是王化贞前些日子悄悄泛海皮岛,请来了毛文龙。
毛文龙慨然道:“督师深明大义,诚意召唤,卑职当从不违。”
孙承宗让毛文龙坐下,“好,坐,大家坐下来,开说了。话越说越透,理越辩越明。”
“振南,现在大家都在这里,心里有什么话,说出来,说个痛快,本督绝不会因为你一个字的不对就怪罪於你。”
“谢督师!”
毛文龙既然来了,就决定把话都说开。
“毛某出身卑微,弹精竭力,只求上进。
万历三十三年九月,毛某在辽东的武举中取得第六名,署鞍山百户,不久升辽阳千总,三年后升为守备。
毛某在李公(李成梁)魔下,数年与蒙古人作战,斩首数百具。可功劳经常被其他人分了去,
结果出生入死三年,方升为守备。而分润毛某功劳之人,却是参將、副將。
后来东虏乱辽,毛某浴血奋战,无怨无悔。几次兵败,几乎身死,都咬著牙坚持下来。
可毛某此前最大的危险,却来自后面。
此前大来公(袁应泰)经略辽东,毛某请求自领一军,自鸭绿江侧击东虏,以为呼应,
袁公不听,只是叫某在山海关造火药。
天启元年,辽东崩坏,袁公殉国,毛某家眷族人三百余口死於东虏之手。然后文官弹劾毛某,
说我怯战逃跑。
我在山海关,与辽阳千里之遥,如何怯战,如何逃跑?
幸好有蓟辽总督文公(文球)为某辩解,才免於一死。
毛某得元起公举荐,出镇东江,屡屡袭扰东虏..
可熊经略认为毛某袭扰东虏侧翼,是轻举妄动,是打草惊蛇,南四卫军民被东虏屠杀,也是毛某引起的。坏了他的』三方布置”大计,所以毛某袭扰侧翼,斩杀东虏酋首不是奇捷,而是奇祸。
要弹劾我,要杀我..:”
熊廷弼脸上满是尷尬和懊悔,起身对著毛文龙高叉手长辑。
“振南,熊某知错了。当初要是用你之计,东西遥相呼应,也不至於败得这么惨。”
毛文龙连忙起身回礼。
只是长嘆一口气,不再就此话题多说什么。
毛文龙继续说著自己的想法,“吾等武將,出生入死,可是在文官眼里,却轻如草芥。什么时候就不知道会吃一纸轻飘飘的弹劾,死於非命,壮志未酬身先死!
毛某在皮岛扣著十万军民,说某拥兵自固也好,挟民威胁也罢,毛某只想求个保证,保证毛某可以尽心尽力杀东虏,不会中背后暗箭。
孙督师,你能给毛某这个保证吗?”
孙承宗授著鬍鬚,神情凝重。
其他人也神情郑重。
大家都知道毛文龙说的都是心里话,可是也清楚这个保证,孙督师很难做出。因为他自己都需要防备来自背后的暗箭,如何去保证毛文龙?
厅堂里一片寂静。
毛文龙露出绝望之色。
自己前半生遭逢不偶,落魄二十余年,还搭上了三百余口家眷族人的性命。
后来得王公恩举,得以出镇东江,可是依然如履薄冰,战战兢兢。
自己这次来,担了天大的凶险。可不得不来,一是王化贞的知遇提携之恩,自己不能不报。
二是自己很清楚,这是朝廷定下的大略,自己和东江镇无力抵抗。闹翻了吃亏的还是东江镇十万军民。
於是自己只身前来山海关,与孙督师坦诚相谈,只求妥善解决。
可是目前局势,孙督师给不出保证来,毛文龙知道他的难处,心里绝望了,一时间万念俱灰。
“孙督师给不了你保证,我给你这个保证!”
一个声音从隔壁屋子里传出来。
谁?
眾人大吃一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