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章 卢志的提议(2 / 2)

“因此,取并州,虽然胜过取关中,但也不过是中策而已,不能作为根基之地。”

刘羡虽然也想过取并州的弊端,认为难以收服胡人人心,可这不过是一种隱约的感觉,並不明白真正的缘由。而此时听到卢志的分析,他恍然大悟,醍醐灌顶:原来是传统与制度!胡人的传统与制度散漫,而中国的礼法严格,这两者註定会產生巨大的矛盾,使得并州的治理无法进行。

卢志確实是一位战略大师,即使是托人转告,分析也如此鞭辟入里,刘羡想通了其中的关节后,差点拍案叫绝,但又强忍住衝动,將忍不住前倾的上身稍稍后仰,故作矜持地点头道:“说得確实有些道理。”

但他隨即又道:“但子道以入蜀为上策,我却不能理解。”

对於入蜀一事,这本就是刘羡的一大夙愿,他早已经思考过许多次。若有可能,他也就想直接入蜀,可其中要遭遇的种种困难,却不是刘羡能够解决的。

从洛阳到河东,虽然道路坎坷,但至少没有危险。可眼下要是从河东到巴蜀,中间先要横穿整个雍州,然后还要翻越秦岭与汉中盆地,才能再南下益州。中间全是河间王的领地,自己根本没有任何后勤可言。

更別说,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成功了,自己又能带多少人走呢?到了益州,恐怕连喘息的机会都没有,就要再与李雄作战吧,这难道又能言胜吗?河东的这些人该怎么办呢?

其中唯一的优势,就是能藉由入蜀的机会,收拢周遭那些自顾不暇的司马顒反对势力。但根据目前的態势来看,所获绝不会多。

正是考虑到这些,刘羡虽然渴望入蜀復国,但还是准备先设法拿下关中,等解决了后顾之忧,堂堂正正地入蜀。到时候,关陇巴蜀合为一体,就是强秦之势,想要再拿下关东,也就不再是一件难事了。

只是在听过卢志的这些分析后,夺取关中和夺取并州都不是一件良策,难道自己要去正地处大乱的秦、凉二州吗?

而卢諶铺垫了这么久,为的就是这一刻。他连忙分析说:“常人只道蜀地是偏远之地,但正得益於此,叔父若回蜀復国,又是与李雄作战,也不会令天下人敌视,正適合韜光养晦、休养生息。况且叔父乃汉室之后,巴蜀乃祖宗之业,必有民心与旧部在,安之可承大统……”

这一幕实在有些滑稽了,卢諶对刘羡说祖宗之业,好似他才是想復国的那个。刘羡一伸手,打断道:“子谅,你说的这些,我都清楚。但我的困难,你清楚吗?”

“四十年前,文帝自蜀中迁移三万户自河东,滋生至今,已有近五万户,二十万人。我如今既已接任安乐公,对这些人就负有责任,不可能拋下他们,独自入蜀。”

“既如此,叔父何不带上这些百姓,一起入蜀呢?”

这简直是个可笑的问题,要迁移二十万人,放在任何时代,都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在和平时代都极为艰难,何况是眼下这个乱世?

故而刘羡很直白地摊手道:“非不愿也,实不能也。若是要迁移百姓,恐怕这一年都將没有收成,且要耗费大量的粮秣,我负担不起。”

“需要多少粮秣?”

“最少需要一百万斛。”

卢諶道:“来之前,大人要我转告叔父,他愿意向叔父提供两百万斛。”

这一句真是平地惊雷,令刘羡心神一震,不可思议地將眼神投向卢諶,听他又说了一遍:“只要叔父答应入蜀,大人將在两月之內,向叔父交割两百万斛粟麦。”

卢志这是疯了?两百万斛粟麦,这是多么恐怖的一个数字!须知这些年洛阳常常遭遇粮荒,太仓里的储粮,別说百万斛,经常连五十万斛都没有。而河东积蓄十年的存粮,府库中约有三十万斛,加上各族私存的八十万斛,加起来也才百万斛出头。哪怕富庶如河北,这也绝不是一个轻鬆的数字,这可能意味著冀州一州大半年的田租。

但无论如何,这確实表达了卢志的诚意,使得携民入蜀不再是虚妄,而成为了可能。

可刘羡也深深地知道,天上不会白白掉馅饼,这两百万斛粮食,绝不会是免费送给自己的。故而震惊之后,他既不感到兴奋,也不感到紧张,只是收敛神情,端正坐姿,淡淡问道:“卢长史对我有什么要求?”

卢諶道:“大人的意思是,希望您在迁民的途中,號召关西的忠臣,一齐佯攻长安。”

“佯攻长安?”

“是的,长安乃是关中腹心之地,只要您率部佯攻,河间王便不得不调兵遣將,与您在长安对峙。而如此一来,关中其余地方鬆懈,您在乎的这些河东百姓,不就可以绕路南下,趁机直奔汉中吗?”

听到了这里,刘羡总算有些明白卢志的想法了,他將双手交叉胸前,轻声笑道:“等我在长安与西军鏖战,將张方都逼回长安,北军便可趁势收復洛阳,又可顺便占据河东。好一招驱虎吞狼,卢子道做得好买卖啊!”

“有何不可呢?”卢諶转述父亲的话说,“叔父您急著復国,大人则急於打击西军,为成都王正名,这不是两全其美的好事吗?”

若能实现这个计划,確实是两全其美的好事。可问题的关键在於,实施这个战略的风险,全压在刘羡身上。刘羡需要以少数兵力,牵制西军的绝大部分兵力,甚至要与张方再对阵,来换取这个入蜀的可能。而卢志在付出两百万斛粮食后,只需要静静等待即可。

而一旦事成,刘羡无非可以率眾入蜀,卢志却可以白得两郡。而一旦事败,刘羡可能会全军覆没,卢志则不过损失了两百万斛粮食。无论怎么看,卢志都是获利更多、损失更小的那一方。

卢志真奇才也!竟能想出如此大胆的奇策!而最要命的是,刘羡竟想不出任何反驳的理由,似乎对他来说,这的確就是最好的入蜀策略了。

可话说回来,在迁移二十万百姓的同时,还要引兵与十数万西军对峙,这难道不是一个疯狂的举动吗?即使是见惯了大场面的刘羡,此时也难以下定决心。

故而在卢諶询问他態度的时候,刘羡沉默良久,他起身稍作徘徊,最后对卢諶道:“贤侄且稍等五日,五日之內,我便给你答覆。”(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