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长公主 第110节(1 / 2)
项籍突然不想替天幕里的自己承担后果了,看着气势汹汹的叔父,他撒腿就跑。
项梁见兔崽子要溜,抄起棘条便追了出去。
“站住!臭小子往哪跑!”
章台殿。
嬴政看着那些所谓的诸侯如何争夺大秦的天下,已经许久未说话了。
方才天幕偶尔也流露了咸阳被诸侯洗劫的一幕。
那只是天幕里的一角,遍地尸骸,血流成河,火光滔天……被焚毁的,何止是朕的都城。
嬴政目光流露出不忍之色。
朕绝不会让治下的百姓遭逢此等惨状。朕的继承人亦不能。
【秦始皇:离咸阳需一个月以上路程的各地郡守即刻动身前往咸阳议事。十日之内能抵达都城的各地郡守,待朕传达的公文到来,再行动身。】
看到自己下的命令不久后就被那些后世小辈的言论顶下去,嬴政皱眉,“熙和,你也在天幕里传达朕的诏令。”
父皇这是想要敲打一番各地郡守了。
熙和自然支持,便用自己的权限在天幕里接着重复发了两条。
【大秦长公主:诸位无需惊慌,此番诏令非为责难,实乃讨论公务,各地郡守遵循父皇之令即可。】
天下人都在关注着天幕,如果说第一遍还没有看到,但是第二遍,第三遍,他们就不能熟视无睹了。
在天幕里郡内出现过反贼闹事的郡守不免胆战心惊。
官职低一级的县令虽然不用亲自去咸阳面对始皇,但也生怕自己的上司在咸阳开完会回来,追究他们的过错。
九江郡的郡守急得像是热锅上的蚂蚁。他连忙屋内一位老者请教,“范公救我!”
该名老者正是范增。
比起天幕出现的那位垂垂老矣的谋士,他现在头发还没那么白,身子骨还算硬朗。
范增在当地小有名气,天幕未播报时,郡守刚好派人请这位老者入府,询问一些事务。
“怕什么,当着天下人的面给你发的诏书,天下皆知,若是你不巧在咸阳丢了命,他恐怕比你还着急。”范增不觉得这是很大的事情。
郡守苦笑:“万一死罪可免,活罪难逃?”
范增:“陛下若追究,也不过是小惩大诫。你又没有谋反起义,诚心认错,能出什么事?”
郡守安心了不少,“范公,那项氏一族并非好的归处。若您愿来官府谋事,我此次入咸阳,可向陛下举荐……”
“我人老了,不想翻山越岭,再去咸阳掺和这些是非。”
范增推辞道,“不过你大可放心,既然天命在秦,不在楚,我便不想再被那西楚霸王气一次。”
免得平白折了寿数。
第87章 ……强词夺理,此事岂能一概论之?
骊山。
“且听项王指挥吧, 你们待会儿藏在其余诸侯后头,勿要打头阵。始皇陵固有珍宝,但也有让人有去无回的机关陷阱。切莫昏了头,枉送了性命。”张良说道。
“诺!”
张良多次出奇计助沛公, 士兵对他的话很是听从。
张良吩咐完一切, 望着他们远去, 随后便带着两名亲信, 踏入了山林的深处。
郑夫人说过, 始皇帝的子嗣被二世杀害后,草草地被收敛尸骨, 陪葬于骊山。
这里掩埋了郑夫人的子女, 所以她多次向人打探消息, 并重金托人留了痕迹,期盼着能有祭祀儿女的机会。可惜她深处宫苑,始终未能前往骊山。
张良体弱,一路走走停停,寻了几个时辰方才寻到那棵缠绕着黑色布条的树木。
树的前方是一片坦地, 虽有杂草生长,但还未漫过人的膝盖。
四周皆被高大的树木环绕,而这片土地原本生长的大木却被人砍伐,还残存着焚烧过后的草木灰……应是此地无误。
两名亲信被派去附近望风。
已近黄昏, 天色渐暗, 张良遥望那轮下沉的太阳, 缓缓从行囊中取出果品和一壶酒。
秦国固然强盛,但连出两任暴君, 国运不昌……已至陵庙不存,宗室尽灭, 再无后人祭祀。项王焚毁了秦的典籍,百年之后,又有谁记得这里沉眠着秦的宗室?
果品摆放有序,浊酒倾洒于地。
张良默默看着酒液渗入泥土。
多年前,他入咸阳打探情报,曾被一个胆大的权贵女子要挟……他仓皇而逃,但这段经历却如影随形,化作梦魇反复纠缠,让他始终无法忘却。
昔年刺杀始皇帝一事失败,他心有不甘,曾一度谋划再次刺秦。
他想起了那名女子,她衣着显贵,定然身份不俗。若他再回咸阳,或可借她之由,靠近始皇帝。
但利用情爱之事,非他所长,且此番行径太过卑劣,非君子作为。念头不过浮现一瞬就被他放弃。
……往事如风,不可追觅,此间缘分已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