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长公主 第58节(2 / 2)

阿玉拧眉:“您过于傲慢了。”

嬴政从案边起身,“熙和,且不言这些术士儒生。你可知,你此前桩桩件件改立大秦之策,已激群臣之愤。这几日,攻击你的公文只多不少,更有甚者,言你利商之策本就是为了自身更好行商贾之道,与民争利敛财,意图……谋反。”

谋反此句一出,阿玉知晓他动怒了,立即跪下。

“儿臣绝无此意。儿臣所做的生意皆遵循秦律。父皇若不信,儿臣名下铺子的账目,随时可送与宗室查验。”

嬴政缓步下阶,行至她身侧。

“武安君白起战无不胜,曾替先王立下汗马功劳,然,功高盖主,事后还多次忤逆君主之策,先王对他多有不满。日后有人言他谋反,先王不问罪证,即刻赐剑命他自刎。这柄赐死武安君的剑,便是朕腰间的辘轳剑。”

帝王的声音威严又沉重:“熙和,你未经朕的允许,擅自用你兄长身份欲变法改策。谋反,不谋反,皆是罪。”

阿玉抬眼望他:“所以,父皇想要问我的罪?”

嬴政沉默地看了她半晌。

“朕不想查你,但你也不宜留在咸阳。明日起,你便带着你那些不安分的门客,前往上郡监军。”

【咸鱼突刺:陛下你别这样,这个时候犯什么犟啊!你会后悔的!】

【我在太空开机甲:不是吧,陛下?孩子不是这么教的,您这又是恐吓,又是责怪的,父女关系都得生分了!】

【草莓甜心卷:哦豁,小平子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掉。不过政哥你还真是有点别扭啊,人家阿玉要是真谋反你估计得生气,人家敬重你,不谋反,你也生气,那你就说到底想怎么样吧?】

【始皇v587:上郡这个地方说偏其实也不怎么偏,虽然在边塞,但离咸阳也不是特别远。陛下的又一得力干将,心腹之臣蒙恬都坐镇在那里呢。】

章台殿。

熙和心里嘀咕。

劝您别焚书坑儒,是不想让您在史书上被人逮着骂。

结果也就多说了几句,您还真要翻旧账贬她啊?

第49章 陛下,这个修宫殿的爱好可不好啊!

众臣则在心里琢磨。

嘶, 长公主被贬上郡这事未来好像有他们掺和一笔。长公主该不会因此记仇吧?

御史大夫冯劫见自己在天幕里活跃了这么久,且对长公主之策多有指责,不禁捏了把汗。

尉缭倒没什么好说的。

在天幕里当个背景板,其实也挺不错。起码他在陛下眼前表现得不傻气, 也行使了规劝之责。

至于李斯。

李斯觉得自己之举并没有哪里做得不妥。

一切都是为了秦国的法度。

陛下对长公主做的这种惩罚也是出于陛下的意志, 旁人也劝不了。

不过……

李斯想起自己之举送走了长公主后, 秦二世胡亥即位, 李家承受灭顶之灾的惨况, 不免感到有些悲凉。

罢了,天幕中的他又不能预知未来, 如何能正确左右朝局?

今时不同往日, 这样的错误, 他绝不会犯第二次。

他李斯虽不想事二主。但为了陛下,他还是可以厚着脸和长公主道个歉的。

嬴政看得有些疲惫了。

不是眼睛累,而是心累。

后世小辈的字字句句仿佛能化为利刃,直往他的心窝子里戳。

若没有这天幕,他对熙和的处置怕是差不了多少。

统一六国, 缔造了大秦帝国的帝王是自傲的,涉及国家社稷之事,帝王听不得过多的劝阻,会遵循自己觉得正确之事。

众臣反思之时, 天幕中已经切换了场景。

阿玉刚被驱散回公子府, 在前院时, 恰巧遇到了李娥。

李娥也不是孤身一人,她身边带着一个大概六七岁, 一看就冰雪聪明的小女孩。

见着阿玉,小女孩很是高兴, 她反应比李娥还快,飞快的扑了过去,甜甜地叫了一声。

“姑姑,你终于回来了!”

阿玉面色的冷意瞬间被驱散,她蹲下身,将女孩抱了起来。

“乐儿。”

章台殿。

看到这一幕的嬴政有些意外。

这是扶苏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