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长公主 第55节(1 / 2)

张良劝她:“秦暴虐无道,二世而亡。您是开国之主,若是重启旧国之号,或令天下黔首惶恐接下施行的新政。您已击败汉王与项王,平定中原之乱,功绩卓绝,完全可以自立新朝,不必去做旧国的秦三世。”

阿玉停下看公文的举动,神色不明:“你胆子倒是大,当着我的面,言秦之暴虐?”

“若秦有道,民何至于反?”

张良并不惧她,“不过,若是您为秦二世,在您治下,我们或许拉拢不了黔首。”

“子房,你果真是能言善辩。”

阿玉说到这里时,笑了笑,“我也觉得另起国号为宜,若是沿用秦之国号,我无论是当秦三世或是秦四世,寓意都不好听。父皇他自创为始皇帝,占了个头名,后代皇帝都低他一等。低他一等也就罢了,可按皇帝尊号排,我还得低胡亥一等,想想便令人生气。”

阿玉说到这里,情绪突然有些低落。

“但,即便我是这般努力想要救秦,父皇也终究看不到眼里。他恐怕从未想过让我继承他的位置。”

或许,她当时的做法在他眼里便是极为可笑的。但她是人,又不是神。是人,总会犯错的。

张良犹豫片刻,头一次替始皇说了句话:“他并非不重视您。”

阿玉有些意外:“你又没见过他,何出此言?”

张良:“羲和是山海经中日神之名。他给您赐名熙和,定是引申其中之意。少有君主替公主取如此尊贵之名。”

阿玉喃喃说道:“山海经么……”

她没读过这本书。

放完视频后,主播才予以总结。

【你没有想错,就是那个“昭”字。谁能想到乾昭帝的谥号竟然是她自个儿取的呢?而这个说是谥号,其实应该是她未曾用过的公主封号。不然,以她开国平乱的功绩,后人评她,怎么也得是乾高祖或者是乾太宗的。】

【头痒,要长脑袋了:始皇是认可阿玉的才能的。他知道阿玉不是池里的荷花,而是空中的耀阳。

熙在五行中属水,对应着秦之水德。熙和二字又象征着光明,是比较大气。若直接用神灵之名有些不妥,除非命格特别贵,否则容易压不住这个名字,所以始皇可能就用化名取了。】

【草莓甜心卷:嘿嘿,虽然阿玉是用封号命的谥号。但是她功绩卓绝,我们现在都对阿玉很敬佩。她虽无太宗高祖之名,但依然减轻不了我们对阿玉的崇敬。所以,为了弥补这一遗憾,我们有时候也会尊称她为乾昭大帝呀~】

【咸鱼突刺:据说阿玉恢复谥号,也是为了警示后辈。她认为皇帝若是政务做不好,就得挨臣子批,连死后都得被臣子扣上意味不好的谥号!从某种程度而言,谥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醒皇帝生前得好好做事,不然死后这名号可就不咋好听了。】

【我在太空开机甲:话虽如此,其实阿玉自己也效仿了始皇吧。她是在位时间自己取死后的谥号,在某些方面,阿玉似乎比我们现代人还要不忌讳啊。】

被天幕各种解读的熙和有点尴尬。

说实话,她觉得被小辈们称呼为高祖或是太宗其实挺霸气的,不料因为一念之差,竟然痛失此等威风的谥号。

怪就怪在当了皇帝后的她居然还如此任性。

嬴政冷笑一声。

呵,嫌朕制定的皇帝尊号不好听,却愿意听那个张良的话,转头便自取那不吉的谥号?

怎么,当大秦的皇帝还委屈你了?

第47章 你敢逼宫吗?

【虽然改朝换代, 但是阿玉的身份天下皆知,乾朝皇宫供着的祖宗牌位还是老嬴家的。据乾朝史书有载,阿玉每年都会去始皇陵祭拜始皇和其余被害的兄弟姊妹。乾朝存续的几百年间,始皇陵香火未绝。】

正要发难的嬴政突然被打断施法。

……后辈祭拜先祖, 理所应当。

主播说完这个话题, 便拉回了先前的主题。

【其实, 我们之前说的那些政策有很大改动不假, 但是阿玉好像就是在试探着朝臣们的底线改的。大的制度在她未登基前, 肯定不好操刀,因为她知道始皇的那些朝臣们可能会不服她。】

【我在太空开机甲:的确, 蒙毅上卿也劝过阿玉一切政务照旧就好, 结果阿玉是个不安分的, 这边改那边动,上卿还没发觉不对劲?】

【草莓甜心卷:在蒙毅发现不对劲前,已经被阿玉想法子调走了呗。不然这始皇心腹留在身边盯着,政令哪还动得下去?】

这次直播的时间有点长,主播一只猫饼和网友们聊得嘴巴都快干了, 听她们说到这,便果断地切了个视频过渡。

天幕中,嬴政的气色好上许多,已经能下地走动。

阿玉又来看望他。

不过与以往送吃食不同。这一次, 她带来了一份空白的诏书。

“父皇, 儿臣请您拟诏, 令蒙毅上卿为您去东海一带寻访仙丹。”

嬴政瞥她一眼:“蒙毅碍着你了?”

阿玉解释道:“儿臣也不想这般,只是上卿三番几次欲求见父皇。若再推拒, 难免令上卿疑心。”

嬴政很不满:“玉玺都在你那儿,何须过问朕?”

“同样的招数, 上卿恐怕不会信两次。除非,这道诏书是父皇您亲自拟的。”

阿玉说完,笑了笑:“上卿离开咸阳前,应当是会来求见您的,我会允他。但若父皇说了不该说的话,上卿能不能出这咸阳宫,儿臣就不能保证了。”

嬴政眯眼:“熙和,你好大的胆子,竟敢威胁朕?”

阿玉安抚他,“父皇,蒙毅是您的肱骨之臣,亦与扶苏阿兄交好。儿臣好意提醒父皇,也是不想为难上卿。”

知道他会生气,阿玉放下空白诏书和笔墨就离开了。

“时日尚早,父皇可以好好想想明日与上卿交代的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