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节(2 / 2)

', '')('<!--<center>AD4</center>-->么好的虾,按市场价出我也舍不得。食府那边每天都要,这个你不用担心,就算是别的地方不要,食府也能够帮你消耗掉。”

如果别的销路不行,那就放在食府寄卖,本地是有吃淡水虾的习惯的,毕竟地理上不靠海,想吃海鲜价格也不便宜。

潘秋阳点头说:“那这事儿就拜托你了,等虾成熟了,我送你几斤虾十几斤虾。”

卫靖泽应了。

说完虾的事儿,潘秋阳也没有急着离开,而是问起了学校的事儿。

卫靖泽说:“小学在大泥湾那边,路是有点远。”

潘秋阳的女儿快到学龄了,所以他也开始打听这个事儿了。

“教学质量如何?我问别人,肯定是问不到什么的,大家只看孩子的成绩好不好,我就觉得不行,老师负责是一个方面,但是怎么负责,也很重要。”

去外面见过世面的人就是不一样,教育的事儿,一直是卫靖泽心里觉得比较糟心的事儿,但是村里没什么人认同他的想法,而且他也没孩子,所以并没有对教育的事儿发表过很多看法。

这次遇上能说到一起的人,卫靖泽不免有些谈兴了,说:“这里的教育水平肯定是比不上城市里的,老师的教学水平……我也不敢很肯定,但是农村的基层教育都是这个样子。潘婉婉能够考上大学,实属不易。”

潘秋阳点头说:“你也这样说,那肯定是很一般了,我也是看你过年的时候给孩子们送了本书,就觉得你肯定挺有想法的。”

没想到是这个原因,卫靖泽也笑了笑,说:“我也是觉得他们除了课本之外没什么书看,见识就短了,这样不好,所以买了书,不过看样子也是杯水车薪。”

一个孩子的命运,不可能因为一本书而改变的。

“你能有这个心,就很不错了。我觉得孩子的教育就很重要,所以我媳妇不去干活我没意见,但是一定要教好女儿。”

这小姑娘倒是村里最干净最有礼貌的孩子了,卫靖泽夸奖说:“那她很称职,教得很好。”

能够生在潘秋阳家里,也是幸运的孩子。

“学校的事情,我还得去学校好好看看,不行的话,我就让我媳妇去市里陪读算了。”

乡下孩子去市里读书不容易,没人照顾不说,因为户口的原因,还要交大笔的择校费,所以一般家庭都供不起,但潘秋阳这人敢想敢干,又那么爱自己的闺女,估计还真会送去市里读书。

如果每个家长都像潘秋阳一样,对自己的孩子上心,那么很多问题都可以在早期就扼杀在摇篮里了。只可惜,那是不可能的。

潘秋阳跟卫靖泽告辞,把闺女放在了自己的肩膀上,拉着闺女的两只小手,一边小跑着一边逗小姑娘:“骑大马咯!飞飞~”

小姑娘的笑声听上去十分开心。

回到家里,卫靖泽便在群里问:“有谁需要虾么?有龙虾、河虾和青虾,人工养z_hi的,干净卫生。”

马上有人说:“麻辣小龙虾不错,不知道家里的阿姨会不会做。”

这些人,家里都是有佣人有做饭阿姨的。

', '')